走进屯堡 | 詹家屯:忠义之屯地戏魂

2023-08-22 16:34:46     来源:当代先锋网

詹家屯地戏队

“地戏”是屯堡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。众多屯堡村寨中,提到“地戏”,得看詹家屯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今年74岁的叶守兴是詹家屯《精忠》地戏队第十七代神头,2007年被贵州省文化厅评为“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‘安顺地戏’传承人”。到詹家屯叶老家拜访时,初见,只觉得是一位精气神十足,一点儿不显老的长辈,当他拿出厚厚的三摞《精忠》地戏唱本展示里面的唱词,随即一声穿越时空的高腔,摆出身段,岳飞英武、精忠爱国的形象瞬间立在眼前。

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安顺地戏”传承人叶守兴

叶老说,一个地戏队,通常只演一出戏,他所带领的詹家屯小门戏队演《精忠》,讲岳飞精忠爱国的故事。“这出戏我演了60来年,里面的每个角色都能演,除了金兀术,因为这个反帮角色要求演员要个子高大,我不太适合。”

我虽不是行家,但听叶老亮那一嗓子,就能感受到他的功力深厚。叶老说,演地戏已成为他这么多年的一种日常,除了村子里大小节日演,别人邀请去表演,也曾与詹学彦、曾玉华的《三国》队共同组队,到上海参加国际舞台美术节、到过台湾作文化交流演出。提起儿时学地戏,叶老感叹仿佛就在昨天。“地戏又叫跳神,我祖、父都是跳神的顶尖好手,从小耳濡目染,也兴趣极浓,11岁就正式学地戏,60多年了。当年我们学习有规矩,需发誓传内不传外,传男不传女,学戏后还忌食牛、马、狗,忌酒,几十年了,我一直遵守着。”

詹家屯村貌。谢予谦 摄

詹家屯遗存的老建筑。谢予谦 摄

说起地戏,叶老滔滔不绝,“我们当地老百姓也把地戏叫做跳神,是明代就有的,集祭祀、演武、娱乐为一体的表演形式。主要演绎战争故事,既是对祖先的缅怀,又是对征战历史的追忆,还是对心中英雄崇拜的宣泄,对后辈子孙奋发进取的宣教。”叶老说,在教育不够发达的年代,地戏也承载了教化的作用,教人们正直、忠勇等。

屯堡村寨大多有地戏队,但詹家屯的最出名。而詹家屯也只跳两堂戏,詹氏的《三国》重义、叶氏的《精忠》尽忠。虽说是跳《三国》《精忠》全本,但有祖训:即《三国》不跳“走麦城”,《精忠》不跳“风波亭”;关羽、岳飞的扮演者,除技艺高超之外,还必须是德高望重、品行高端之人。据说,詹家屯跳这两堂戏,有这样的祖训,也与詹家屯的来历有关。

据詹家屯《詹氏家谱》《曾氏家谱》《叶氏族谱》记载,詹家屯的来历源于600多年前明洪武年间的明军南征,大军中有一位指挥使詹嗣宗(正四品)、一位巡捕曾德益(正五品)、一位经历叶信禄(从七品),建立普定卫以后,他们带着二十五姓的士兵屯居在安顺州(今旧州古镇)旁,从此,黔中有了一个叫詹家屯的村庄,三位将官成了这个村子的入黔始祖,詹家屯成了二十五姓江南人后裔的故乡。詹、曾二姓由于明初“过继承桃”的缘故,视为同宗,互不开亲,直至现今;叶姓因其祖曾傍詹祖为协,其后亦随之屯田于兹,视詹、曾二姓为莫逆。

詹家屯古建筑叶氏宗祠

詹家屯老建筑墙身上有用于防御的孔洞,是军屯文化的最直观地呈现。谢予谦 摄

做戏的人常说,“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”,詹家屯传了十多代人的两堂戏,将“忠义”的光辉世代相传。走进詹家屯,看着那些明清遗留下来的老建筑,培风寺、五显寺、叶氏宗祠、叶氏老屋、叶家大院等等,以及村西头那湾池塘、池塘边的古树、村东头那座戏台,伴随高腔唱出的地戏唱词,詹、曾、叶氏等入黔始祖那份忠义,那份守望相助,把他乡活成故乡的精神,仿佛仍然弥漫在这座屯堡小村庄中。

策划| 赵 林 张 芬

文字|谢予谦

视频 | 蒙 骏

文字编辑| 杨 倩

视觉编辑 | 刘 霜

二审|谢予谦

三审|赵 林

标签:

包装